跳转至

倍增

倍增法,通过字面意思来看就是翻倍。这个方法在很多算法中均有应用。其中最常用的就是 RMQ 问题和求 LCA 了。

RMQ 问题

简介

RMQ 是英文 Range Maximum/Minimum Query 的缩写,表示区间最大(最小)值。

解决 RMQ 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,分别是 ST 表和线段树。本文主要讲 ST 表。

引入

ST 表模板题

题目大意:给定 n个数,有 m个询问,对于每个询问,你需要回答区间 [x,y]中的最大值

考虑暴力做法。每次都对区间 [x,y]扫描一遍,求出最大值

显然,这个算法会超时

ST 表

ST表基于倍增思想,可以做到 O(n\log n)预处理, O(1)回答每个询问。但是不支持修改操作。

暴力跑的慢的原因在于检索了每一个点。

但是,如果我们预处理出每一段的最大值,就可以将效率提高很多。

f[i][j]表示 [i,i+2^j-1]的最大值。

显然, f[i][0]=a[i]

根据定义式,写出状态转移方程: f[i][j]=\max(f[i][j-1],f[i+2^{j-1}][j-1])

我们可以这么理解:将区间 [i,i+2^j-1]分成相同的两部分

中点即为 (i+(i+2^j-1))/2=i+2^{j-1}-1/2

所以 [i,i+2^j-1]可以分成 [i,i+2^{j-1}-1][i+2^{j-1}+1,i+2^j-1]

预处理终于完成了!接下来就是查询了

对于每个询问 [x,y],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

f[x][s]f[y-2^s+1][s]

其中 s=\log_2{(y-x+1)}

显然,这两个区间会重叠。但是,重叠并不会对区间最大值产生影响。同时这两个区间刚好覆盖了 [x,y],可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。

模板代码

ST 表模板题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#include <bits/stdc++.h>
using namespace std;
const int logn = 21;
const int maxn = 2000001;
long long a[maxn], f[maxn][logn], Logn[maxn];
inline int read() {
  char c = getchar();
  int x = 0, f = 1;
  while (c < '0' || c > '9') {
    if (c == '-') f = -1;
    c = getchar();
  }
  while (c >= '0' && c <= '9') {
    x = x * 10 + c - '0';
    c = getchar();
  }
  return x * f;
}
void pre() {
  Logn[1] = 0;
  Logn[2] = 1;
  for (int i = 3; i <= maxn; i++) {
    Logn[i] = Logn[i / 2] + 1;
  }
}
int main() {
  int n = read(), m = read();
 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i++) f[i][0] = read();
  pre();
  for (int j = 1; j <= logn; j++)
    for (int i = 1; i + (1 << j) - 1 <= n; i++)
      f[i][j] = max(f[i][j - 1], f[i + (1 << (j - 1))][j - 1]);
  for (int i = 1; i <= m; i++) {
    int x = read(), y = read();
    int s = Logn[y - x + 1];
    printf("%d\n", max(f[x][s], f[y - (1 << s) + 1][s]));
  }
  return 0;
}

注意点

  1. 输入输出数据一般很多,建议开启输入输出优化

  2. 每次用std::log重新计算 log 函数值并不值得,建议如下预处理

\left\{\begin{aligned} Logn[1] &=0, \\ Logn\left[i\right] &=Logn[\frac{i}{2}] + 1. \end{aligned}\right.

总结

ST表能较好的维护区间信息,时间复杂度较低,代码量相对其他算法不大。但是, ST表能维护的信息非常有限,不能较好地扩展,并且不支持修改操作。

树上倍增求 LCA

LCA 简介

LCA(Least Common Ancestors)表示最近公共祖先。

对于一棵有根树,设 LCA(u,v)=x,则 x必须满足以下条件

  • x是 u 的祖先或 u

  • x是 v 的祖先或 v

  • x是在满足上面两个条件下深度最大的

显然,在一棵有根树内,对于任意两个节点有且仅有一个 LCA

解决这个问题,我们通常有以下方法

  • 树上倍增(本文主要讲解此方法)

  • 转化为 RMQ 问题

  • 树链剖分

  • Tarjan

暴力做法

  1. 将两个点跳到同一深度

    将深度大的点 一步一步 往上跳,发现另一个点是他的祖先,则另一个点就是 LCA

  2. 一起往上跳

    当两个点深度一样但是还没有找到 LCA 的时候,就一起往 一步一步 上跳,知道跳到了同一个点。那么,这个点即为它们的 LCA

树上倍增

暴力慢的原因在于跳的时候是 一步一步 跳的,导致效率较低。如果我们可以 一次跳多步 ,效率就大大提高了。

预处理

f[i][j]表示 i2^j辈祖先,及从 i向根节点走 2^j步到达的节点。 f[i][0]就表示 i的父节点。

通过 2^{j-1}\times 2^{j-1}=2^j可以得到状态转移方程 f[i][j]=f[f[i][j-1]][j-1](是不是和 ST的转移方程有点像)。自然,当 i没有 2^j辈祖先时 f[i][j]=0

一遍 DFS 计算即可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void dfs(int u, int father) {
  dep[u] = dep[father] + 1;  // dep[x] 表示 x 的深度,在查询时会用到
  for (int i = 0; i <= 19; i++) f[u][i + 1] = f[f[u][i]][i];  // 预处理
  for (int i = first[u]; i; i = next[i])                      // 链式前向星
  {
    int v = go[i];
    if (v == father) continue;
    f[v][0] = u;  // f[v][0] 表示 v 的父亲
    dfs(v, u);
  }
}

查询

依然采用暴力的思想。先将两个节点跳到同一深度,然后一起往上跳。

只不过在跳的过程中从一步一步跳变成了 一次跳多步 。可以具体分为以下几步

  1. x的深度比 y大(深度在预处理时已经求出)

  2. 将两个节点跳到同一深度。在此处我们使用二进制思想,依次尝试向上跳 2^i,2^{i-1}\cdots 2^1,2^0。如果发现则 x跳到了 y就说明 LCA(x,y)=y

  3. 一起往上跳。依然使用二进制思想,让他们一起往上跳 2^i,2^{i-1}\cdots 2^1,2^0. 如果 f[x][i]!=f[y][i],说明 xy还未相遇。最后, xy必定只差一步相遇。这时 x的父亲即 f[x][0]就是他们的 LCA

 1
 2
 3
 4
 5
 6
 7
 8
 9
10
11
12
13
14
int lca(int x, int y) {
  if (dep[x] < dep[y]) swap(x, y);  // 步骤 1
  for (int i = 20; i >= 0; i--)     // 步骤 2
  {
    if (dep[f[x][i]] >= dep[y]) x = f[x][i];
    if (x == y) return x;
  }
  for (int i = 20; i >= 0; i--)  // 步骤 3
    if (f[x][i] != f[y][i]) {
      x = f[x][i];
      y = f[y][i];
    }
  return f[x][0];
}

总结

树上倍增法可以在 O(n\log n)的时间内完成预处理,在 O(\log n)的时间里完成查询,是一个较高效的算法,代码量也不大,一般竞赛推荐使用。

练习

RMQ 模板题

LCA 模板题

严格次小生成树

货车运输

跑路


评论